教育走的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
英语口语
此生能遇见你,已然
幸福得一塌糊涂
Jimmy's Note
吉米老师前言:先有一个强大丰富的心灵,才能建立一个丰富智慧的人际社会和国家。
PS: 吉米老师送你365免费英语口语学习群,马上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进群吧!
广州市海学科技
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术、
不是出在我们学生的能力、
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
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是灵魂的东西!
我可以说这么一句话,
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
我对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
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
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
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
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这才是教育新常态。
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西塞罗,
他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学习或者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最核心的应该是为己的,
不是为别人学的,不是为父母学的,
而是为丰富自己学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个优秀的孩子,又会弹钢琴、又会跳舞,还会画画,学习成绩还好。
长大了,读初中了也是什么都会,
每次考试前几名,考上重点高中,
高考又成为状元或者前几名,考上国外或者国内最好的大学。
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几年以后读研究生,再读博士。
你看,父母亲也荣耀了,感觉我的孩子很优秀,
不到45岁可能就是一个副处级干部了,
不到50岁就是个正处级干部了。
亲戚朋友、同学、家人逢人便说我的孩子有出息。
不到55岁他就进监狱里去了,
父母亲这个时候还流着一行老泪,
“我的孩子怎么会出现这个情况?!”
自己的子女刚好长大成人,进去肯定是有很多原因的。
现在它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了,芮成钢不就是吗?
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结果是我们要的吗?
当年我们追求分数、琴棋书画、那么多才干,
最后走向芮成钢这个道路,那我们就要思考了,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01
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
引导孩子转向爱、善、智慧
Education is not something else, but the turning of the mind
那么我们现在能不能不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教育,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是不是灵魂出了问题。
柏拉图说过一句话“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
那么我请问转向哪?往哪转?
引导孩子转向分数、转向才能、转向才干、转向本事?都不是。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写了一本书《教育就是解放心灵》。
解放心灵,按柏拉图的语境来说心灵究竟应该转向哪里?
我研究的结果是转向爱、转向善、转向智慧。
你学过哲学,在西方哲学里面“爱智慧”就是哲学,
那我加一个善,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有爱、善、智慧这三样东西,
你说这个人今后差一点技术、差一点才能,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而恰恰这个东西是我们全世界的普适价值,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忘了。
02
教育就像养花一样,
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
Education is like floriculture, keeping caring and watching, while waiting for flowering
人生就应该是一个“慢”的艺术,教育亦如此。
我的一位学生的女儿,
当年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带到我家里来看望我。
她说:“老师,你看我的孩子不爱吃饭,瘦小,黄毛丫头,怎么办啊老师?”
我说:“你这孩子多少岁?”
“10岁。”
我说“才10岁你着什么急啊。”
“她学习成绩也不行,吃饭也不行,
比同龄人都要矮一头,怎么得了。”
我说: “你形象不错,自己的孩子会差多少呢,
你不要着急,太在乎这个东西没用,养人要慢慢来,
你着急她也不会长,拔苗敢拔吗?”
2014年,高考结束以后,志愿都填报完了,
录取通知书来了,她带着一个亭亭玉立,
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子来,说:
“叫师爷爷。这就是当年那个黄毛丫头。”
我说:“你看你当年是不是很着急?
孩子几年工夫,长得比你还高,
比你还漂亮,这次还考了一个好大学。”
她说:“当时我真的着急,现在还是觉得很自豪的。”
我从这个例子当中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就是“慢”的艺术,
什么叫教育?
教育就像养花一样,
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
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两个,
子女就要这样养,要慢,不要着急。
上帝让他在这个世界上存在,
就一定要给予他存在的价值体现,
你记得我这句话,黑格尔说“存在即价值”。
03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的指向
Suit Is the Best; every student's way and means of success has no definite direction
现在的某些学校说“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都是这样的无聊、矫情的语言,
以为这样就能把教育做好了?
不要今天看到我们校园门口上写着
“热烈祝贺某某成为文(理)科状元,考上清华、北大”,
就以为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功。
我刚才说了,孩子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
一个孩子为什么有价值?
因为他有可能性,他有无限的可能性。
所以我的结论是:
第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方法,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指向。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现在喜欢画画、喜欢弹钢琴,
他今后就一定是个艺术家,
可能他今后从事的工作和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有无限可能性。
看一个孩子成绩不行就开始下结论,
说这孩子今后是擦皮鞋的或者将来没有出息,哪有这样的教育呢?
我们现在好多名校干什么事,名校选孩子读书,
因为优质教育资源有限,选择名校的人就多,
于是名校就有资格来进行筛选,
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说是对的,
但是从做教育的角度来说又是错的,
选择人的教育叫“伪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还要考试入学,两科语数,
小学低于198分,没有特长,一律不能录取。
我所在的学校收的是几十分、120左右的孩子,我们还是要把他们教出来的。
04
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
回归到教育规律
The new normal of education is to abandon impetuous, utilitarian, return to the law of Education
潜心是一种境界,现在有几个人可以潜下心来做事?
我们好多时候都把学生当作了手段,
而不把学生当作我们的目的。
你看,为什么当作手段了?
使劲培养,培养好了以后我得高额奖金,
这是他获得奖金的手段、获得名誉的手段,于是难免浮躁。
现在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手段,
学这样、学那样、考状元、读名校都是脸面的问题,就是当成一种手段。
一旦用孩子的成长来满足我们成年人的某种欲望或者需求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一定出问题。
我说一个简单的教育规律,
看看我们现在有多少人不知道。
现在初中老师布置作业,
孩子11、12点基本上做不完,高三就更不说了。
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 孩子,他的成长规律是怎么样的?
这些孩子在深夜11点到3点之间,
尤其是1点到3点之间,脑垂体分泌两种很重要的激素,
一种叫性激素,一种叫生长激素。
有光照、有压力它不会分泌。
所以,孩子如果睡眠不好、压力大,
他长得就不好,这就是规律。
如果老师懂了这个规律,
那布置作业的时候就一个要求,
最迟10点半孩子必须入睡。
因为孩 子入睡两个小时以后才可能进入深睡状态。
你看我们现在遵循这些规律了吗?
不管,使劲学,为了分数、为了技能、为了才干。
所以我对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
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
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
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
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这才是教育新常态。
05
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
中庸、可能和适当
Education must be based on three principles: moderation, possibility, and moderation
教育怎么做呢?
这个问题也是教育的哲学思辨。
没有分数(检验)的教育是不成立的,
只谈分数的教育肯定是有缺陷的,这就是哲学。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哲学家是怎么看待教育的,
最经典的亚里士多德的原话
“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中庸,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
总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为上。
我个人认为中庸才是人生、乃至做教育的最好的哲学,
就是说我们做教育不要太过头了,
也不要不够,就这么简单。
什么叫过头?
现在我们就做过头了,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改,
改得我们老师都不知道怎么上课了,
领导也不知道怎么布置工作了。
学校教育成了这样子就是过了头,
忘记了还有教育规律,还有教育自身内在的东西。
第二个,“可能”是指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未来具有一切可能性,
现在他所学的,甚至他的才能,他的分数,
不能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
但是他现在又必须要分数,所以他又必须要勤奋学习。
我个人认为这些都不能丢,
这样才能够确保未来的可能性存在。
所以这里面有个适当,
“适当”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规律,要适合孩子。
不要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琴棋书画什么都学,
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
你是博士,说博士的儿子就要比别人学得多一些,
这样思考问题就错了,不适合他的学了没用,
一定要学这个孩子内心喜欢的东西。
06
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
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Education is not to adapt to the outside world, but to enrich one's own heart
我们的教育还是应该回到像孔子说的,孟子说的,包括蒙田说的,
“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西塞罗,
他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你看我们现在做教育都是为了适应外界,
很多同学因为要去适应社会,
结果就把社会最乱的东西学会了,
我们学校教的主流价值全部忘了,所以就是必须要丰富内心。
简单的说,
学习或者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最核心的应该是为己的,
不是为别人学的,不是为父母学的,
而是为丰富自己学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他通过自己学到的东西再来回馈社会,这是我们的一个附属产品。
他为自己学的一个附属产品、客观产品就是他一定是为这个社会做好,他自己如果都不丰富怎么能够为社会好,他是破坏社会的。
吉米老师送你365免费英语口语学习群
马上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群吧!
免费送学英语的55部英语动画片!
吉米老师今天给大家送福利啦!免费赠送史上学英语的55部英语动画片,全部都有中英文字幕和台词,电影视频+mp3 , 一共 2999 份,先到先得,送完即止(这个公众号有150万童鞋,请一定要快哦)!怎么获得?长按下方指纹,识别二维码后发送数字 502 免费获得!
记得扫描下方二维码后发送数字 502 才能获得哦!
长按下方指纹,识别二维码即可
点击阅读原文扫码进群吧~